关于做好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的几点思考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9-12-15 浏览次数:3980

    高校统一战线是党的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统阵地,是整个统战工作的缩影和窗口。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高校的统战成员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扩大,统战工作也日趋社会化。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经济全球化给统一战线带来的新挑战,深刻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给统一战线赋予的新使命,深刻认识和把握高校教育、科技发展、和谐发展给统一战线工作提出的新课题、新问题,这就需要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统领高校的统战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贯穿于高校统战工作的全过程。紧密结合高校统战成员的特点,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分析高校统战工作中的新情况,解决高校统战工作中的新问题,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开阔统战工作的思路、拓展统战工作的领域,找准做好高校统战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开创高校统战工作的新局面。
 
    一、高校统战成员的主要特点
    1、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新形势下的高校统战成员是在新中国的教育体系下成长和培养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思想价值体系使得他们深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自觉地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使命,以自己的文化知识、专业优势和独特的社会地位,为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极贡献力量。
 
    2、社会联系广泛、知识层次高。高校统战成员蕴藏着一大批专家学者,智力结构具有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的特点,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是教学、科研骨干,尤其是部分代表人士,是国内外学术界的知名人士或是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们在提高学校整体教学科研水平,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高校统战成员与社会有着非常广泛的联系,既联系着各自不同的群体,又代表并反映着各自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常常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想问题,提意见,并对众多社会成员产生各方面的深刻影响。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已经出现了一批国外留学生、留学归国任教的学者和到国外学习、工作或参加国际会议的教师,他们不仅成为知识分子队伍中的新成员,统战工作的新对象,而且也成为联系海外华侨、华人,扩大对外交流与宣传的重要力量。
 
    3、参政议政能力高,民主意识强。高校汇集了统一战线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如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负责人、群众团体负责人、政府参事、文史馆员、学术带头人及重要业务骨干,他们民主意识强,参政议政能力高,能够反映和集中他们所代表的阶层和所联系的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同时,由于他们所处的位置和社会所赋予的职责,以及更多地工作在教学、科研、管理一线的实际情况,使得他们对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热点难点问题、师生的切身利益以及学校民主建设的实情有着切身的感受,看问题更加具体实在,且较少顾忌,敢于直言,能够更好地推进高校的民主建设。
 
    二、高校统战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1、高校统战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进一步加重。在国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在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复杂多变的新世纪新阶段,在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涉藏、涉疆、涉台、涉“法**功”和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不利环境下,引导广大统战成员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的良好局面,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的责任和任务进一步加重。随着统战工作的逐步发展和形势的需要,我们在学校党外知识分子和留学归国人员当中成立了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和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统战工作搭建了新的平台,也为我校的统一战线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统战工作者在沟通情况、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建设和谐校园等方面的责任和任务进一步加重了。
 
    2、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展不协调,有待于进一步科学规划和加强指导。目前高校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物色发展对象的空间狭窄,特别缺乏有突出成就的领军型的学术带头人。以我校为例,学校现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九三、农工等6个民主党派组织,民主党派成员267人,其中:民革31人,民盟131人,民建9人,民进35人,九三学社44人,农工17人。可以看出,各民主党派在人数上的差别,人数最多的民盟131人,是人数最少的民建9人的14倍多。而且,各民主党派成员中老年人居多,中青年较少,尤其是年轻人更少;“老”成员多,“新”成员少;普通成员居多,学术造诣高、社会影响大、党派公认的代表性人才不多。这显然不利于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长远发展。
 
    3、统战工作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建立健全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各基层单位各负其责、共同配合,校内各群团共同参与、相互协调的统战工作机制,制定和完善定期情况通报制度,向党外人士征询意见制度,学校党委成员与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参与学校民主监督制度,党外人士阅文及参加会议制度等开展统战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但是,随着人才使用与管理机制的改变,高校知识分子的收入结构、个人利益趋于多样化,以及在部分年轻的知识分子中出现的“重学术、轻政治”的倾向等问题,使得统战工作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细化。例如,在全员聘任、量化指标、竞争上岗、满工作量考核的条件下,民主党派负责人、群众团体负责人、无党派代表人士参与社会活动(包括社会政治活动)的工作量如何计算?统战成员参与了的调研活动、社会活动,尤其是重要的课题,被各级组织采纳了的调研报告、提案,以及专题报告的理论文章,该如何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类似这样的问题,还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或激励机制。
 
    三、做好高校统战工作的几点体会
    1、党委重视是做好统战工作的前提。统战工作不但是高校党的工作的重要部分,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而且涉及到方方面面,与其他领域相互交叉、相互交融,这就决定了仅仅依靠统战部门是做不好统战工作的,还需要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参与,尤其是学校党委的重视。学校党委只有始终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政治高度,重视和支持统战工作,才能为统战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凝聚力量、营造环境,使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2、注重政治引导是做好统战工作的基础。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牢牢把握高校统战工作的政治性和方向性,加强政治引导,保证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民主政治制度正确地贯彻和实施是做好高校统战工作的基础。高校统战工作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武装统战对象,引导他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水平,凝聚建设和谐社会和巩固与发展高校小康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追求和文化认同。
 
    3、建立便捷顺畅的协商沟通机制是做好统战工作的保障。学校的党外知识分子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了解他们的情况、反映他们的呼声是学校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为此,学校通过交友谈心、征询意见、走访慰问等制度,拓宽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建立便捷顺畅的协商沟通机制,加强与党外代表人士的团结合作,有效地发挥了统一战线协调关系、沟通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优势,推进了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科学决策工作,推动了改革和发展,维护了学校的稳定。
 
    4、为民主党派组织和党外人士排忧解难是增强统战工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有效保证。高校统战成员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不仅是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岗位上的骨干,而且具有各异的政治角色。能否有效地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团结稳定。统战工作必须着眼于统战成员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真正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他们的根本利益。坚持照顾统战对象的利益,做好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关心他们的成长,积极为每个统战成员才能的发挥创造条件,为他们排忧解难,给他们以发展、创新的空间,使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促进其全面发展;密切与统战成员的关系,把促进学校发展、完成各项任务与促进统战成员个人的全面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广大统战成员享受到建设与发展的成果。
 
    5、组织党外人士建言献策、参政议政是统一战线为促进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有效途径。高校统一战线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及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就是要发挥党外人士的聪明才智,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学校通过成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积极为统战成员发挥社会作用提供新的空间和平台,对他们进行教育培养及使用锻炼,将参政议政能力强、有较强代表性的统战成员,按要求及时举荐给各级人大、政协及民主党派省委会,全力支持统战成员在做好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为地方献计献策,为服务社会、服务科学发展贡献聪明才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良谋善策。
    总之,发挥高校的独特优势,重视并解决统战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面做好学校的统战工作,是我们高校党委和统战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充分发挥高校统战工作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的作用,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学校统战工作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