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 壮心不已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9-12-15 浏览次数:1245

    ——南国农先生纪事
 
    今年重阳节这一天,秋高气爽,天气特别晴朗,仿佛是上天特意赐于老人秋游的绝佳时机。年近九旬的南国农先生在家人和好友的陪同下,乘车来到安宁桃花会的主场地——仁寿山下。山门前耸立着的高大老子塑像,为安宁这块秀美的风水宝地更增添几分人文色彩,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几千年来深厚的道家文化在这里的积淀。南先生饶有兴趣地在老子像前合影留念。游车沿着盘山公路缓缓而行,路两旁美丽的深秋景色分外吸引人,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车行至半山腰,山顶一尊高大的石雕像出现在眼前,南先生叫车停下,下车要自己步行爬上山去,在场的人都很惊诧,行吗?他执意不坐车要自己走,在家人和好友的拥簇下沿着大理石台阶健步而上,中间稍做歇息即爬上山顶。到山顶后,他仍面不改色,兴致大增,环视着山顶的满目秋色,登高远望。深秋的景色,万紫千红,层林尽染,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山顶的最高处耸立着一尊巨大的石雕“老寿星”像,因而得名”仁寿山”,这尊石雕老寿星请在这里也就顾名思义了。石雕像高19.5米,全身银白色,慈眉善目,右手持寿杖,左手捧寿桃,身体的右边站着温顺的小鹿,左侧身后的寿袍上落着几只蝙蝠。纵观之,这尊老寿星聚集了中国传统民间所向望的“福、禄、寿”的美好愿望。南先生兴致极高,仔细观看,并在寿星像前照像留影。带着意犹未尽的心情,南先生乘车下山,在山下恬静的农家乐小餐馆里品尝着极具当地特色的农家菜肴,兴致勃勃,谈笑风生,没有一丝倦意。
    南国农先生健康的体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风貌,不由使我们想起了他长期的探索、耕耘,以及他的学术思想、治学态度、学术成所达到的高度。
    南国农先生是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老一辈教育技术学家的杰出代表,是热爱祖国的优秀知识分子。他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历尽沧桑,他自始至终热爱祖国和人民,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我国的教育事业。他为人正直、博学多才、治学严谨,在西北师大几十年如一日,深受大家敬仰和爱戴。
    在学术领域他思维敏捷,洞察力强,始终站在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的最前沿,正确地把握着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大局,把握着中国教育技术学的本质、内涵及发展方向。他主张有不同的学术观点和看法,主张有争议,经常在他主编的《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上展开讨论,发表不同观点。他是当之无愧的教育技术学科领域的领军人。
    《电化教育研究》是他主编的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学术性期刊,多年来被连续评为国家级学术期刊、中国教育类核心期刊、CSSCI检索源期刊,2009年又入选“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在国内外教育技术学界影响很大,为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引领了方向。在他宽容的人格魅力的影响下,身边团结了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在他们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电化教育研究》越办越好。到目前,他还亲自审稿、定稿、编排栏目、敲定目录,有时还亲自联系作者,具体指导。办刊的稿源、质量、经费,他都一一操心,这本刊物真是凝结了他太多太多的心血。
    为了使我国教育技术学事业发展后继有人,他非常重视学术队伍建设。在前期,他被誉为举办“黄埔军校”那样的培训班外,近年来他更重视培养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层次的  学术梯队,目前已初步建成。以他和萧树滋先生为首的第一梯队和以北京大学、北师大、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大、华东师大、华南师大、东北师大及西北师大牵头的老中青学者相结合的四个层次的学术梯队,每个梯队都是本学科有名的学术带头人。一大批博士、硕士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他桃李满天下,走到哪里周围总是一大批业界精英接来送往。
    南国农先生不仅是全国的知名学者,也是西北师大的终身教授。能聆听他亲自授课、做报告,不能不说是一种得天独厚的学习机会。现在他仍担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博士生、硕士生的教学工作。南先生从来都是站着讲课,用他的话说“只要我能走上讲台我就是老师,哪有老师坐着上课的?"对本科生他经常以做报告的形式授课,每次都是座无虚席。学子们都相争着见南教授一面。每次讲课、做报告他总是提前到,从不让学生等他。他讲课声音宏亮,语言幽默,生动活泼,非常受学生欢迎。
    近年来,他还经常应北大、北师大、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的邀请去做学术报告,每到一处都受到热烈的欢迎。他的声誉和威望在全国教育界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