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现中国梦与尊重劳动的一点思考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07-07 浏览次数:1685

对实现中国梦与尊重劳动的一点思考
周鹏鑫

摘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和国家也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实现“中国梦”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然而如何实现“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值得思考的命题。本文就如何实现中国梦与尊重劳动的关系作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 路径 尊重劳动
一、中国梦的提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和国家也都有自己的梦想。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自此,“中国梦”成为一个热词。 图1、习近平等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党内著名理论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1】。“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二、“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 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图2 、中国梦的内涵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全面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来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三、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习近平称。也正因如此,习近平在讲话中对每位中华儿女,都有殷切的期望和嘱托。他还用了“三个必须”来指明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将于7年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本届人大和政府任期占了三分之二的时间。习近平援引战国《尚书•周官》中的一句话,“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他表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四、劳动创造人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目标,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和愿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是一个具体、现实、长期的过程,归根到底离不开广大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和创造力量。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造就了今日的缤纷多彩、日新月异。劳动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现实生活中劳动占收入分配比重过低、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重投机倒把轻诚实劳动等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影响着人们对劳动的认知和对劳动者的态度,于是资本重于劳动、金钱成了衡量劳动的唯一标杆、劳动者被分成了三六九等。这些对劳动的偏见如果长期存在,势必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中国梦的实现。五、尊重劳动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要破除偏见,必须要尊重劳动,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劳动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贵贱之分。不论是运筹帷幄、苦心经营的企业家,还是挥汗如雨、满身尘土的农民工,都是劳动者中的一分子,只要是诚实劳动、勤奋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都是令人尊重、值得歌颂的。而要从深层次上提高劳动和劳动者的地位,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一线劳动者工资收入增长,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工会要切实履行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推动企业签订劳动合同、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在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挺身而出,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公平劳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使每位劳动者都有平等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公平地获得发展机会,都能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让那些所谓的“拼爹”、“潜规则”无处遁形、无滋生之地。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当尊重劳动、公平劳动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各行各业劳动者以更大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相信伟大的“中国梦”必将实现。